被治愈,7年来,我都在坚持做这件事
你或许拥有无限财富
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
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
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。
——史斯兰克·吉利兰
借用一首诗,来作为今天的开头。
这篇文,缘起后台两位读者的留言,一条是这样的:
字里行间的疲惫、焦虑和迷茫,让我特别想隔空给这位读者一个拥抱
深有感触,是的,大人也有好累的时候。
所以,这位妈妈,也许你最近被压力缠身,也许并不是读书这件事让你累了,而是因为生活里别的什么事情。那么,不妨先歇一歇。
再者,孩子大了,读的书文字量确实会更多,有时候会读得很累,但阅读也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,累的时候,请义不容辞把这个任务转给爸爸。
哆啦妹妹出生后,每天一到睡前阅读时间,我经常也是连轴转,给妹妹讲完再给哥哥读,一晚上下来也是疲惫虚脱。幸好刘先生还算给力,让我不是一人在孤身奋战。
另一条留言,是这样的:
这两则留言,它背后想要讨论的,都是关于自主阅读和亲子阅读之间的关系。在我看来,这两者并不矛盾,它们是相互依托和承载的。
给孩子读书,并不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。而孩子能够自主阅读后,也并不妨碍我们继续亲子共读。
再说叮当,文字偏少的书,他是能自己看完的。我也曾问过他,为什么不自己看?他说,就是想让妈妈读嘛。你看,其实是在撒娇啦
因此,在大方向上,我依然十分坚定,只要孩子愿意听我读,我就愿意一直读下去。
一是因为叮当现在上小学了,咱娘俩就陪读时间能单独呆会儿;二是我刚好也能趁着陪读的机会,更多了解童书的内容,并学习。
所以整个过程,虽然我经常也是读的口干舌燥,但还是很享受的。
这么多年,支撑着我,把陪读这件事,坚定不移走下来的,是什么?希望你看完今天的文章,它能从我这里,流动到你那里,也成为你的力量。
在解开这个谜题之前,我还想先厘清一下这两个概念:独立阅读和自主阅读。
独立阅读:独立阅读是基于阅读的形式提出的,它强调的是独立性。
不论孩子是否识字,他都能做到。识字的孩子看文,不识字的孩子看图,只要是自己在看,都属于独立阅读。
自主阅读:它更着重在讨论儿童的阅读能力,它包括了这样的两个层次:一要自己读;二强调主动读。
它所定义的,更多的是一种完全自发的行为。
比如,我们给孩子一本书,他能够自己读,后面再过渡到他主动拿起书来读。他有这个阅读意愿,其实代表的是他阅读能力的提高。
而这种阅读能力,不仅仅意味着认识书里的字,它还包括识文断字的能力、理解文本的能力,以及阅读的流利度。
和留言里的妈妈一样,孩子步入小学阶段以后,我们的核心目标,还是更想要提高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,是孩子愿意去主动寻找书籍,并理解和享受它。
如果你家孩子从小就愿意自己拿书看,或者你通过了一些技巧让孩子实现了自主阅读,那恭喜你终于脱离了亲子共读的苦海。
接下来文章要讨论的,是你想尽办法孩子依然不能自主阅读的情况,怎么办?
先分析下娃不肯自己读呢?主要分三个原因:
📖一是识字量不够,读起来累。
幼升小或6、7岁这个阶段的孩子,虽说字是认识了一些,但要完整读完一本桥梁书,或者文字多一点儿的绘本,对他们来说,其实还是有难度的。
有些孩子愿意来回观察图片的细节,这也很好,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这样。而且,对于一些故事情节丰富的书籍,孩子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后面的发展,这都很正常。
但自己读起来困难,就只能请求爸爸妈妈的帮助咯。
松居直也说过,如果孩子刚识字不多,就强迫他自己读,那孩子读书时,更多精力是放在识字这块,从而失去了领悟阅读、享受阅读的快乐。
📖 二是,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之间存在差异。
回顾一下,我们的孩子是如何开始学习说话的?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里,小婴儿就是通过“听”👂来习得各种新词汇。
所以,如果一个词,孩子没有听到过,那他一定不会说,如果他没有说过,那么他在书里看到这个词时,他也不会懂它的意思。
所以,孩子脑袋里的听力词汇越多,说出口的词才会更多,说出口的词多了,他理解书里的词语和句子就会越来越顺畅。
但咱们日常生活里和孩子用到的词汇,毕竟是有限的。
这时候,聆听的阅读,就特别重要了。
和文字的阅读相比,聆听的阅读同样不可取代,它们是各有各的好,各有各的价值。
比如最近,我给叮当读《大盗贼》,这套书三本,总字数12万字,如果是自己默读,至少要在2年级以上。
但我念给他听,他也很高兴、很专注地听,因为他是能听懂这个故事的。
这就是聆听的阅读,只是运用的方法不同。不管用眼睛看,还是耳朵听,只要了解文本的内容、走进了文本,都算是在阅读。
又及,大人们人生和读书体验都较丰富,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。
你产生共鸣后,再通过朗读,把这份感悟传递给孩子。这是低年级孩子看书时,无法体验的。
📖 三是,他们在通过这种方式来确定自己是被爱着的。表面看是阅读问题,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需求。
叮当到现在,哪怕识字不少,也依然缠着我讲书,其实我知道,他想要的,是依偎着我,和我一同做一件事。既是在确定我对他的爱,也是在向我反映着,他对我的爱。
这种情况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满足孩子呢?
1
听故事
贯穿人类生命史
我记得梅子涵老师在《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》里,曾讲过这样一段话,让我印象深刻:
小说史告诉我们,小说的源头在哪里?
在原始人的山洞里。他们白天打猎,晚上听故事,有时还燃起篝火。既是驱寒,也可能是表达一种隆重。
我们相信,这样的夜晚听故事,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原始人后来走出了他们的生存状态。
你看,听故事,不仅是儿童的渴望,它甚至能说是人类天性的渴求。
《格林童话》最早的文本,其实也是口头语言。口口相传,几乎是人类所有故事的最初流传方式。
同样,在生命之初,在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都还未发育完善的时候,我们的耳朵已经开始听了。听爸爸妈妈的声音,听外面世界的声音。
听到声音,尤其是听到亲近人的声音,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啊:
2
语言
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
松居直在《幸福的种子》里写道:
要使孩子喜欢书,不是靠文字,也不是靠图画,而是靠耳朵。语言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。
读书给孩子听,也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。
我们给孩子朗读,提供的已经远远不止故事本身,亦提供了温暖和关爱。这颗用声音浇灌的“爱的大树”,一旦长成,便会成为孩子力量💪的来源。
孩子在故事声音里,知道并且确定,自己被深深地爱着。这是多大的一笔财富,是千金不换的财富。
记得有次听《东成西长》的栏目,有个印象特别深。大概意思是乐府创始人涂涂老师,因为工作原因与女儿分开,当时他女儿还挺大的,差不多有10多岁,但他还是经常打电话给女儿朗读,共同讨论书中的情节......
当时我听完最大的感触,就是她女儿很幸福,虽然爸爸不在身边陪伴,但爸爸的爱,通过这种独特的朗读形式,传达到女儿心中。这种美好温暖的感觉,相信会烙印在她心里,并一辈子伴随。
3
家长重塑自我
治愈自我的一种渠道
实话说,陪读这么多年到现在,给叮当朗读故事,已经不仅仅是他的需求,有时候,更是我的需求。
在给他读书的时光里,我都在被童书治愈,我是在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孩。
在那些可爱的、叛逆的、通透的故事里,我不断再现、重建了我的童年。
这或许也是我与童书结下不解之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。
同时,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“孩子”这个群体。这份理解,在我与孩子日常相处的过程中,起到了莫大的作用。
朗读得越多,我就越知道,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,他们喜欢什么、不喜欢什么,他们如何看待世界与自我。
所以给孩子读书,不止是一种施爱行为,父母自身,也需要这种生活。
唯有我们自己,把亲子阅读当成是一种生活,而不是一个任务,它才会成为你和孩子都期盼的事。
试想想,被冠上“任务”的名号,你去做的时候,是不是总有那么点不情愿?总想要去对抗?
说了这么多,我们到底什么时候可以不给孩子读书了?我会说,以孩子的意愿为主。
亲子阅读大概能分为这3个阶段:
完全听读
部分参与
自主阅读
哪怕有一天,叮当已经能够自主阅读了,只要他提出要求,我还是愿意继续大声给他朗读。
当孩子在专注听你读书的时候,他的脑子里会浮现出一幅幅清晰的画面,跟随着文本内容的变化,还会有情节不断在脑海中上演。这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去体验“想象力”。
所以,心态上不着急。到了某个节点,它自然能过渡。
有些孩子快,有些孩子慢,个体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。有些早慧的孩子,会嫌弃家长朗读速度慢,自然更愿意自己看了。
我们要做的是,不和别人比较。
已经有数据表明,亲子阅读开展得越丰富越早的家庭,自主阅读的习惯养成也越早,而且这种习惯也越牢固。
原因在哪儿?
就是大人给孩子读书的这种状态,已经深入到了孩子潜意识里。孩子认为,这么做,是件快乐的事,只不过,自己拿起书来读,还需要过程。
所以,尊重孩子的意愿吧!
陪读的这段经历,一定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、学习以及生活杂事渐渐增多,而慢慢退出童年的舞台。总不能上初中高中了,还让你来读吧。既然这样,何不换个心态?
啊,原来我还能给孩子读故事听的时间,其实也没剩多少了呀!
参考书籍:
[1]《朗读手册》最终修订版 [美] 吉姆·崔利斯 著 陈冰 译
[2]《幸福的种子》 [日] 松居直 著 刘涤昭 译
[3]《绘本阅读百问百答》常晓武 主编
丹妈往期干货分享• 非虚构类书籍的重要性• 快来自查,你家娃的阅读偏科了吗?• 历史阅读路线——理论篇• 历史阅读路线——实践篇
• 小时候那么爱阅读,小学后为何就拉垮了呢
• 在家到底要不要精读?怎么精读?
• 陪读怎么和娃互动更好?
• 如何利用绘本做主题式学习• 提升孩子阅读力的关键一步
• 0-10岁阅读规划,省心不走弯路
• 孩子总是喜欢看同一本书怎么办?
• 绘本能帮孩子掌握哪些阅读策略?
• 自主阅读就是独立阅读吗?
• 需要检验孩子的阅读效果吗?
• 如何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孩子思考?
• 为什么要给孩子读书
• 7年陪读生涯,我的1万2千字经验和避坑指南
• 不陪作业不补课,深圳小升初排名5%,这免费经验贴太及时
编辑:宇辉 排版:小冉
封面插画:phoebe wahl